作者:湖北成龙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2-12-28
**专用汽车网讯,11月24日上午,一辆黑色途胜越野车从京津高速北京台湖收费站出发,在“无人驾驶”情况下行驶114公里,历时85分钟,安全抵达目的地天津东丽收费站,显示出**智能车研发技术的突飞猛进。
“开车回家一路上看杂志玩平板电脑,已经不是梦想。”不少消费者对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倍感兴奋,但业界专家提醒,无人驾驶技术现阶段的发展**还是**驾驶,提高人工驾驶的安全性,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行可能**少还需20年。
无人驾驶车辆,也称为智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依靠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车内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刚刚在京津高速成功测试运行的“**交猛狮号”,由**事**学院改装而成。从外观上看,这辆无人驾驶汽车与普通汽车没有明显差异,只是车顶支起了一个铁架 子,上面架设着好几个探头一样的装置。这套包括5个雷达、3个摄像头和1个GPS传感器的复杂视听感知系统,能帮助无人车识别路况,**判断与前后左右障 碍物的距离。
无人驾驶汽车的**奥秘是车内的“大脑”,两台计算机和一台备用计算机组成执行系统来处理视听感知系统获得的信息,让无人车可以自主进行刹车、油门、制动、换挡等动作。
不过,整个测试行程中,无人驾驶汽车并非真的无人,而是好几名专家在车上全程监控智能车的表现,并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一旦遭遇突发情况,智能汽车的应急**装置可立即实施人工强制干预。
“车上有个切换按钮,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你摸方向盘也没用。”**事**学院徐友春教授介绍,整个测试过程中,除通过收费站时需要人为干预外,都是智能车 在自主驾驶。虽然高速上路况复杂,不时有社会车辆从智能车旁边来回穿插,但由于此前反复试验和智能系统的精密设计,无人车对其他车辆的逼近和超车都能从容 应对。
根据测试要求,智能车行驶的车道包括四车道、三车道、二车道、匝道;主要测试科目为循线行驶、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 车、自主超车、人工指令行驶六个部分。为确保安全,全程行驶中,无人车共实现自主超车12次,被动超车21次,换道36次,总的自主行驶时间85分钟,平 均时速79公里/小时,**时速105公里/小时。本次测试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理工大学等第三方认证团队的见证下完成,专家组认为,此次无人驾驶 测试的智能化水平已接近世界**水平。
“感应系统时刻对周围环境保持360度无死角关注,绝不会因为疲劳、醉酒而分散注意力。”徐友春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技术的**终目标是把汽车变成机器人。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在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因此,驾驶过程中人是**不可控和**难以确定的因素,看好无人驾驶前景的“乐观”派专家认为,无人驾驶系统的**目标是将**不安全的人“取缔”。
争议 短期难破人工智能瓶颈?
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到底谁更安全?专家对此争论纷纷。
在**都机场,穿行于T3航站楼办票区与国际隔离区的小火车频繁穿梭运行,列车上一直都无人驾驶,但旅客们似乎早已熟视无睹。但东直门****都机场的轨道**机场线,自动驾驶模式在开通数年后才开始尝试在低峰时采用,而且即便自动驾驶,列车驾驶室依然有司机值守。
“自动驾驶在封闭运行区域的尝试已经比较成功,比如地铁列车和飞机的自动驾驶模式,但都需要与人工驾驶密切配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导姚丹亚 教授认为,普通道路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地铁和飞机航道,人工智能的缓慢进展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短期内难以跨越的瓶颈。
实际上, 汽车无人驾驶早在20年前就在美国测试成功,汽车在实际路况中完成了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跨越行驶,但此后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道路安全性要求极高, 各种复杂路况超出了人工智能的应对能力。”姚丹亚告诉记者,以系鞋带为例,如此简单的动作,全世界的智能机器人都还无法实现。他表示,自动驾驶系统只能对 程序中预设的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一旦实际路况超出程序预设范围就无计可施,可靠性远远难以满足道路安全要求,因此无人驾驶汽车要实现商业化运行**少还要 等待20年。目前,谷歌在美国内华达州拿到的无人车上路牌照,也仅仅是上路试验的牌照。
参与“**交猛狮号”测试的**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表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并不是说让所有车都无人驾驶,而是让无人驾驶技术辐射到有人驾驶的车里去,解决汽车安全、城市拥堵问题。“比如城市里的清 扫车,就可以在凌晨采用无人驾驶,节省人力成本。”据透露,**事**学院明年还将用无人车技术再进行一次城区道路驾驶试验,今后还要研究雪地行驶,使用红 外线在夜间行驶。
对专用车行业而言,更需要去研发无人驾驶功能,专用车多半是用于商务,好比油罐车、爆破器材运输车、化工液体运输车等专用车的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好比自卸车、搅拌车需要大量的操作时间,司机会时常产生疲劳,无人驾驶的问世,使得机器更像机器!
服务热线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